设为首页    |    加入收藏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新闻报道 >> 正文
智能建造与环境学院举办“筑梦华章,献礼中华”第八届“寻建筑之美”建筑摄影大赛展
日期: 2025-10-17 信息来源: 点击数:

为引导新生建立专业认知、激发专业热爱,鼓励学生以镜头为笔,10月16日,智能建造与环境学院第八届“寻建筑之美”建筑摄影大赛作品展在教学楼D座大厅开幕。活动由智能建造与环境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李辉主持。

本次大赛以“筑梦华章,献礼中华”为主题,由智能建造与环境学院“广厦万千光影协会”联合学院学生党支部、教工党支部共同举办,既是学院“党建+专业+美育”融合育人的创新实践,也是面向新生搭建的专业认知平台。大赛自7月28日启动以来,共征集作品370件,题材涵盖校园标志性建筑、家乡传统古建、城市现代新地标等。镜头下,既有榫卯结构的千年匠心,也有智能场馆的科技质感;既有街巷建筑的烟火温度,也有摩天大楼的时代气魄,每一幅作品都是学子对“建筑承载文明、建造赋能未来”的生动诠释,更是青年与家国同频共振的情感表达。

活动伊始,智能建造与环境学院院长廖红建教授致欢迎辞。她以赛事八年发展历程为脉络,表示“寻建筑之美”摄影大赛已从最初的社团活动,成长为学院“以美育人、以艺促学”的品牌育人项目,其核心价值在于让镜头成为专业学习的“第三只眼睛”。她强调,建筑是凝固的历史,更是未来的坐标。希望同学们始终保持对“美”与“新”的敏锐感知,未来能建造出有温度、有灵魂、有创新的时代建筑。

接着,大赛进入颁奖环节。本次评审严格遵循“公平、公正、专业”原则,经综合评议,最终评选出一等奖4名、二等奖7名、三等奖10名及优秀奖15名。智能建造与环境学院副院长黎莹现场宣读获奖名单,党委副书记、副校长陈书荣等领导依次为获奖学生颁发荣誉证书与奖品。

土木2501班杨舜卿作为获奖学生代表发言,她分享了自己的创作感悟与专业思考。她表示,定格照片瞬间,如同一颗颗种子,在她心中悄然生根,萌发出对土木、对建筑真挚的热爱。此次比赛也让自己更加明白,建筑从来不是冰冷的砖石堆砌,而是承载时代温度的印记。照片也不只是光影的定格,更是我们对专业的深情、对文化的礼赞。

陈书荣在总结讲话中肯定了“寻建筑之美”赛事的育人价值。他表示,大赛历经八年沉淀,已成为兼具“专业深度”与“育人广度”的特色活动。希望能打破学院壁垒,让更多专业学生围绕“建筑之美”交流碰撞,让新生在感受建筑魅力的同时,快速融入校园文化、厚植家国情怀,实现“专业认知、价值引领、美育熏陶”的三重育人目标。希望大赛能持续发挥平台作用,成为同学们发现美、表达美、享受美的平台。引导更多学子以建筑为媒,把个人专业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,让青春与祖国建设同向同行。

此次摄影大赛是智能建造与环境学院落实“五育并举”育人方针的生动实践,它以影像为纽带,将专业逻辑、建筑艺术的审美价值与青年学子的家国情怀紧密串联,既让新生在实践中深化了专业认同,也为校园文化注入了“科技+人文”的鲜活力量。未来,智能建造与环境学院将持续打磨此类优质育人活动,搭建更多“专业与实践融合、个人与家国联结”的平台,助力学子在探索建筑之美的道路上,成长为兼具专业素养、人文情怀与责任担当的新时代建造人才。

党委工作部部长霍伟森,党委工作部副部长、校团委书记茹静,学生处副处长张福全,电气信息学院院长助理廉宇婷,智能制造与新能源学院院长助理王丽丽,传媒与外国语学院院长助理刘敏涛,智能建造与环境学院院长廖红建,学院副院长黎莹及全体教师和来自电气信息学院、智能制造与新能源学院、传媒与外国语学院、智能建造与环境学院的学生代表参加活动。

 

兄弟智库

版权所有: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智能建造与环境学院

地址:西安市未央区尚稷路8715号  邮编:710018  电话:029-86654331